在鹽池縣,大塊羊肉早已成為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這道傳統美食不僅以其鮮香的味道征服了無數食客,更承載著鹽池人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記憶。
大塊羊肉煮得酥軟入味,每一口都飽含濃郁肉香。
肥瘦相間的大塊羊肉入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讓人回味無窮。
大塊羊肉在高湯里燴過之后變得軟嫩可口卻不失嚼勁。
鹽池縣吳記大塊羊肉店的每一塊羊肉上都標有明確的斤數。
食客津津有味地享受大塊羊肉。
大塊羊肉是將整羊分割成較大的塊狀,經過獨特的烹制工藝加工而成。其分割方式極為講究,用料也頗為特別。吳記大塊羊肉作為鹽池縣的一張美食名片,在烹制時除了常用的生姜、花椒、辣椒、蒜之外,還要加入鹽池縣特有的地椒草,再經過四個小時的文火慢燉,出鍋后的羊肉肉質軟爛,湯汁純凈,清香四溢。
3月18日中午,返鄉探親的張平一家走進鹽池縣吳記大塊羊肉店,點了一塊3斤的羊肉和2.5斤肋條,并要求分別做成燴肉和手抓。張平表示,來這吃大塊羊肉,總能喚起他小時候關于父輩們“打平伙”的溫馨回憶。
他介紹,“打平伙”堪稱現代AA制的雛形,幾個人聚在一起,約定殺一只羊,各自挑選心儀的部位,稱好斤數后下鍋烹煮。“兒時最憧憬的莫過于父輩們一起‘打平伙’。鍋中羊肉一經烹煮,香氣便四溢開來,吸引左鄰右舍循香而至。孩子們簇擁在鍋旁,眼巴巴地盼著羊肉出鍋,而老人們則面帶微笑,悠然地坐于一側,娓娓道來昔日吃羊肉的趣事。一碗熱騰騰的羊肉下肚,頓感全身暖意融融,仿佛所有疲憊瞬間消散。如今選擇此地,一則因其羊肉香氣撲鼻,毫不油膩,二則這里的羊肉仍保留著那份‘打平伙’的獨特印記。”張平說。
張平所言的“打平伙”印記,源于該店在煮肉時選用30斤到40斤的老羊肉,將整羊分割成13塊大小不等的肉塊,每塊肉上都標有明確的斤數。“我們按當日生羊肉價格銷售,比如今天生羊肉38元一斤,顧客選了2斤的肉塊,煮熟后按76元計價,手抓和湯不收加工費,燴肉則根據食材多少收取少許手工費。”店主陳生巧解釋道。
正因為這份憶苦思甜的情懷,該店總是座無虛席。食客們圍坐一桌,手撕大塊羊肉,蘸上特制調料,大口吃肉、大碗喝湯,場面熱鬧而溫馨。食客王志偉說:“大塊羊肉的口感與普通羊肉截然不同,嘗一口便令人難以忘懷。”
更有眾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只為品嘗這一地道的鹽池風味。蘭州市民沈一凡自從與同學初次體驗后,幾乎每年都會通過郵寄等方式購買。
此外,吳記大塊羊肉的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鹽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鹽池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陳生巧作為第二代傳承人,她說:“最初,是因為父親燉羊肉的手藝廣受鄉親們贊譽,他燉出的肉質鮮美無比,于是我便跟隨父親學習這門手藝。婚后,為了維持生計,我從經營餐廳起步,專注于制作大塊羊肉。如今,我已在這份事業上堅守了31年。與其說這是一份收入來源,不如說是對父親手藝的一種深情緬懷和傳承,我也會把這門手藝傳授給下一代。”
為了讓這一美食文化得以延續,鹽池縣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通過舉辦美食節、烹飪大賽等活動,向更多人展示大塊羊肉的獨特魅力。陳生巧更是將多年心得整理成冊,并通過口授、微信視頻示范、親自回訪指導等多種形式,無私地傳授給他人。陳生巧說:“近年來,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力求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讓這道美食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
如今,大塊羊肉,不僅是鹽池人的最愛,更是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符號。它用最樸實的方式,講述著鹽池故事,傳遞著鹽池溫度。(記者 馮榮 文/圖)